【天價新車?!】台灣高鐵新車採購案最新資訊! | 高鐵新車竟然會是? | 那個用飛機價格買列車到底是怎麼回事? |

  Рет қаралды 496,167

chalis TCTW.

chalis TCTW.

Жыл бұрын

爭議滿滿的高鐵新車採購案
天價新車?國車國造?
想知道內部的真相就進來看看吧
哈囉,我是一個高中生
是一個從小熱愛鐵道的鐵道迷
影片以鐵道、城市、日常與遊戲為主
不定期也會有直播
再請大家多多支持
2022年起籌備鐵道改革議題論壇與協會"LETRAs"
也不妨去點擊頻道頁面關注一下喔
喜歡我的影片要記得訂閱喔
~合作邀約、業務請洽FB~
~加入會員贊助我~
*頻道歷史
2014.04.01 頻道創立
2019.09.26 100訂閱達成
2020.12.12 500訂閱達成
2021.03.25 1000訂閱達成
2021.07.12 2000訂閱達成
2021.08.18 3000訂閱達成
2021.10.23 4000訂閱達成
2022.1.27 5000訂閱達成
2022.8.18 頻道重新啟動
*攝影器材
實車腳架:TRIPOD 3120

Пікірлер: 918
@pipyang4554
@pipyang4554 Жыл бұрын
經國號的問題要簡單說一下,當初是因為80年代美國因為817公報拒售台灣任何戰機,而F104已經明顯老化 F5E當時雖然風華正盛但戰力不足(尤其高空攔截與沒有發射中程空對空飛彈能力),所以在老美默許下 台灣才不得不自行研發IDF,而且原本開的訂單是250架,但老美看到台灣真開發出來就宣布同意出售 台灣期待很久的F-16(其實那也是閹割版,不是台灣當時想要的F-16C/D),加上掮客又弄到真正高空攔截的 幻象2000,所以IDF的生產線硬生生被砍到130架。 可是真正讓研發人員流失的關鍵,是當時的政府跟立委,都用「二代機來了,所以不需要再研發」的理由 把IDF二代的先期研發預算全部砍掉-也就是自廢武功。也不知道是當時立委外行還是怎樣。其實戰機的研發 是完全不能中斷的,這一代研發完成發到生產線後,研發人員其實就要立刻準備下一代戰機的研發 (戰機的研發都是15年起跳)但如果把先期研發的預算全砍了,當然研發人員也只能各自找尋頭路。 結果就是,等發現二代戰機逐漸老化,需要更新時,才發現當初十五年該做的沒做,現在幾乎要從頭再來 一次。但是跟列車不一樣的是,國機國造,那是為了台灣的生存與安全。是完全不能用「成本盈虧」單一因素評估。 大概說明一下。
@user-pl7ez5wt4j
@user-pl7ez5wt4j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近年來政策都沒有前瞻性,近尤其是現代政客大多目光如鼠,只會內鬥內行,或者是貪財如命。未來當前人打下的財富消耗殆盡後,只能走向菲律賓化了。
@louislin9289
@louislin9289 5 ай бұрын
因為只想靠進口來彌補...這塊台灣真的遠不及
@airrailtravel
@airrailtravel Жыл бұрын
N700S貴的原因其實太多了,除了台灣訂單少加特規導致日方獲利有限,而且日本也正面臨人力短缺和原物料上漲等困境,在這些處境下接受這樣少量的海外訂單也是很為難。除非把一部分沒必要的特規取消掉,才有可能把價格降低,不過這些都是個人觀點,還是得看台灣高鐵的決定
@almnetteam
@almnetteam Жыл бұрын
@@kasaivisual4997 一句圖利廠商就把很多事情打死了 不論好事壞事甚至只是日常
@user-in5vi5vm5t
@user-in5vi5vm5t Жыл бұрын
還有台灣的惡政,每次立院開會都在打架,最後一堆白癡政策出台😮‍💨
@toppy368
@toppy368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在想,如果台灣高鐵弄了一個車輛汰換計畫,試圖增加招標的列車數量,招標金額不知會不會好看一點? 不過因為號誌系統跟一些歐規的東西,要對車上系統改造,這方面的設計費用應該還是要
@airrailtravel
@airrailtravel Жыл бұрын
@@toppy368 我認為列車外觀不需要改,只需要修改系統就好,可減少成本,N700S的車鼻在沒有洞口環的桃園站很適用,有洞口環的山洞也都適用,而且也可以更平穩
@koko-eb7of
@koko-eb7of Жыл бұрын
厲害的回覆。
@user-jm7nx2fp9p
@user-jm7nx2fp9p Жыл бұрын
要容錯率高,減少後續系統衝突及人員操作、維護熟悉度,還是日系車輛相對適合,很多隱形成本也是看不見的
@user-eb9xy4rg3v
@user-eb9xy4rg3v Жыл бұрын
貪污就貪污,什麼隱形成本,騙誰啊?
@Ma19tw
@Ma19tw Жыл бұрын
@@user-eb9xy4rg3v 有問題要去看醫生
@ju-iyuwang6641
@ju-iyuwang6641 Жыл бұрын
@@Ma19tw 這裡面沒貪污龜兒子也不信.當然你以叫可合理回扣.或傭金.
@tsunooh1800
@tsunooh1800 Жыл бұрын
@@ju-iyuwang6641 好,你說有貪污,就找出證據讓貪污者一槍斃命,而不是只會在這裡嘴炮,證據卻一丁點也找不出來。這樣人云亦云只會更讓人看輕而已。
@tsunooh1800
@tsunooh1800 Жыл бұрын
@@user-eb9xy4rg3v 除了嘴炮,你還會什麼?
@barrielui
@barrielui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新幹線列車壽命就大約15年,假設台灣高鐵的排點沒有JR 那麼狠,700T用20-25年也該要換了。如果在這幾年訂購新車,也要到2027 2028 交車,那時候700T 也差不多要替換了,還不如把增購和替換列車的訂單合併,一次訂購40列,然後慢慢交付,減低每列成本。
@louislin9289
@louislin9289 5 ай бұрын
現在運量上來了 是該考慮多點車輛
@user-dl1ii7cc9f
@user-dl1ii7cc9f Жыл бұрын
看到標題以為已經決定要買哪一款列車了XD可惜還是在討論階段, 老實說還是日系車最有機會,就如影片中所說條件跟安全措施比較符合,放出消息可能就是要在價格上多周旋。 政府真的只需要協助而不是介入,直接用高鐵真的有辦法補足東部南部的交通需求嗎, 不要一個爛了就想拿新的來取代,這樣不會比較好, 到最後只會拖垮財政還有耗光大家對大眾運輸的信賴。
@FOX10076
@FOX10076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你說的只對一半 重點在於招標的新車要像700T型的系統一樣或是差不多的特規系統,也就是說在日系的車體上加裝歐洲的機電系統 如果一次性標30列,至少單價還可以往下。但是問題是在他只有12列的需求,當然人家會因為你是特規的而另外加價 T型差別在於車廂內部設置、機電為了因應歐洲的列車安全需求,列車的ATC系統增設巡航控制系統以及車站停止控制,並支援單線雙向行駛,同時設定駕駛警醒裝置 再來台灣高速鐵路的道岔由德國製造,列車無線裝置由法國製造,系統酌採歐洲思路相當於日歐混合,因而與新幹線有些許不同。
@keiming2277
@keiming2277 Жыл бұрын
當年大陸一買就60列,川崎就可以技術轉移了
@user-go4ff5yy9r
@user-go4ff5yy9r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日本火車迷。使用Google翻譯。 價格較高的原因是因為它需要重新設計。 這是因為系统要求最初是留給歐洲諮詢,所以台灣高鐵有很多設施和系統是日本動車不需要的。 車頭造型之所以與JR700系列不同,是為了配合歐洲標準的賽道,所以N700S可能也需要改變造型。 信號系統當然是在日本設計的,但根據台灣獨特的操作方法,它是一種特殊的訂單產品,具有日本沒有的功能。 由於這些因素,日本公司聯盟的700T發展是赤字。說實話,又苦又無利可圖,我也不太想做。 我覺得價格高是因為設計難度很大,只採購了8列。 我認為台灣擅長冗餘,因為它結合了日本和歐洲的安全系統。然而,新幹線不僅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而且是60年來未發生一起致命事故的系統。我覺得台灣要求的安全標準太高了。
@user-re2jo3cg6s
@user-re2jo3cg6s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是海島國家,地小人稠,出一點安全小事都會被放大幾千萬倍,能不要求安全高嗎?一點點不可靠資訊都會介入安全要求高和嚴謹態度,這是人命!台灣經不起事故發生,在說台灣比較政治化,任何政策決策很多人和團體都會想參與介入決策圈過程,安全當然會被拉得比日本高是很正常的!
@user-nu5pb4og6h
@user-nu5pb4og6h Жыл бұрын
google翻譯還挺會翻的 但是冗餘是什麼意思 擅長冗餘是很會拖延意思嗎哈哈 如果是這樣的話翻譯成「擅長」挺好笑哈哈
@user-sc3ft5ju1e
@user-sc3ft5ju1e Жыл бұрын
@@user-nu5pb4og6h 不懂冗餘的意思嗎... 就是假設一套系統失靈 還有另外一套系統可以控制 不至於出現嚴重事故
@user-nu5pb4og6h
@user-nu5pb4og6h Жыл бұрын
@@user-sc3ft5ju1e 對不起我只是個進來的路人 不是鐵道圈的朋友 我問過其他人他們也沒聽過這個用詞⋯
@user-sc3ft5ju1e
@user-sc3ft5ju1e Жыл бұрын
@@user-nu5pb4og6h 這不是鐵道專屬的用詞吧 給你個維基百科的解釋 zh.m.wikipedia.org/zh-hant/冗餘 不過他那個擅長冗餘的用法是的確滿奇怪的... 也不知道是怎麼翻出來的
@user-qj1yu1ev7p
@user-qj1yu1ev7p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JR車種從0型到現在的700s還有E系列列車還有出雲號臥鋪列車,整個日本其實列車早就是混在一起了,所以列車越多或是少不是好處而是在維修路線和車輛的維修,巡軌列車J700型黃博士就是日本專門用在巡軌和電線的維持整修的專屬檢查列車,車多維修仔細車少維修時間短,路線維修晚上檢查不如白天檢查車出巡晚上修理不是很好,技術台灣有只是設計問題和系統整合的問題。
@user-hg9ij7rf1f
@user-hg9ij7rf1f Жыл бұрын
鬼島台灣,什麼鬼故事都有。人傻錢多。😓😓
@user-yq1hi1kj8f
@user-yq1hi1kj8f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高鐵的號誌系統和軌道系統是歐洲的,並非日本新幹線的。屬於日本的是機電系統跟車輛由JR東海提供輸出
@user-xp7gp3qc9w
@user-xp7gp3qc9w Жыл бұрын
因為台灣高鐵700T系列車沒有駕駛室車門以及6號車廂的列車長室窗戶無法開關,所以列車長在進站跟出站無法直接打開車窗確認月台安全 只能由駕駛員以及停靠站的月台站務人員負責確認月台安全 當時台灣跟日方吵這件事吵了很久 導致當時台灣高鐵派人到JR東海訓練的時候發生很多問題 kzbin.info/www/bejne/m6WmiKKLe8l9nrs
@kidstarkenny
@kidstarkenny Жыл бұрын
這種事一般民眾不知道、說不定連民意代表也不懂。確認月台安全的重要性真的很常被準時跟運量犧牲
@STARLUXA350
@STARLUXA350 Жыл бұрын
把頭伸出去真的很好笑
@user-zl8pl1hm7h
@user-zl8pl1hm7h 8 ай бұрын
不過車長室要裝可開關的窗戶蠻有難度的,畢竟是高鐵,不可能直接用台鐵那種上升窗
@chiyodaroyal3836
@chiyodaroyal3836 Жыл бұрын
號誌系統是德國西門子/後來利用SEIKO代工本體還是西門子的機器只是表面印刷SEIKO的標誌。鐵軌是南部段是法國戴高樂地區的鐵工廠製造的少部份是德國慕尼黑鐵骨,北部段是現代重工業的鋼軌少數是愛知工業區的鐵工廠製作的鋼軌。車輛本體是川崎工廠代作冷氣是委託富士通代做/技術提供是日立車輛製作所+川崎重工業+阪急車輛+急東製作所+法國TGV合夥+德國ICE轉移+義大利火車代工廠+英國鐵路聯合設計+日本車輛製作所+三菱重工業+本田重工業+鈴木事務所+加拿大火車部門+現代財團+美國鐵路公司+以色列鐵路公司+瑞士國營鐵路+西班牙國營鐵路公司+荷蘭火車製造公司聯合開發的700T型列車車輛 車站閘門是法國阿爾卡特另外設計的產品=不是網路設備
@laplacelaplace4582
@laplacelaplace4582 Күн бұрын
那不就是聯合國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其他我不懂就不多說了,但至少我覺得站站停列車的加減速得跟上才行,不然徒留這麼好的路基,優等列車不能提速也是頗浪費 我是在想有沒有可能新車買極速差不多,但加減速性能更優異的短編組,離峰也能節省一些電這樣?
@hn9480412
@hn9480412 Жыл бұрын
N700S要進來台灣有很多要改,像是那個號誌系統就跟高鐵差很多。日本大多數為複線而高鐵為雙單線(同樣採雙單線的還有台鐵)。如果N700S移除傾斜裝置的話價格應該能還節省不少(JR西日本採購的N700S也沒有傾斜裝置,JR東海會使用是因為東海道新幹線線型太差只能透過傾斜式列車高速過彎) 而且台灣高鐵買那幾組還要客製化,被獅子大開口很正常。你看JR西日本採購兩組N700S就花了130億日圓也沒有比較便宜阿
@anl88
@anl88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趕快買進來,這樣普通對號座就有插頭可以用了!
@2023japan
@2023japan Жыл бұрын
@@anl88 日本国家プロジェクトで日本国有鉄道が世界の鉄道の歴史を変えたし高度経済成長時代に日本国有鉄道が総力を結集し実現させた新幹線!東海道新幹線初代0系新幹線、新幹線開発技術者の苦労が無かったら新幹線は誕生してなかった!現在の新幹線や世界の高速鉄道があるのは0系新幹線という原点が合ったからです!東京オリピック開幕前の1964年、昭和39年の10月1日に東海道新幹線の東京駅から新大阪駅間が開業した!世界初の時速200キロ越えの高速鉄道で合った!その時から世界の高速鉄道の時代が幕を開けた!夢の超特急、初代0系新幹線で合った!初代0系新幹線が無かったら現在の新幹線は無かったし世界の高速鉄道も無かった!日本国が世界に誇る高速鉄道新幹線!日本国の新幹線は開業以来、死亡事故は無いしスピードや騒音や快適性や安全性を全てクリアーしてるのは世界の高速鉄道を見れば新幹線だけだ!日本国の鉄道技術は日本国が世界一だ!🇯🇵記載日は2022年 令和4年 12月15日、 木曜日、記載人は🇯🇵日本国🇯🇵JAPAN🇯🇵
@e124388211
@e124388211 Жыл бұрын
在海運業常跟日本廠商開會,日本工業產品真的是品質保正,這沒話說,但價格相對也較高昂,而且日本廠商對自己產品都很有信心,對於你要求要殺價,很多都很難接受
@med28933
@med28933 7 күн бұрын
日本一堆車廠、家電廠商數據都嚴重造假,品質是能多好?現在日本窮了,就是在國際產品競爭不如 中、台、韓、美,才會被一路打趴,這一代日本人沒想像中這麼好,不用再神話日本人了!
@user-jh6cm9ql1s
@user-jh6cm9ql1s 7 ай бұрын
長知識🙏
@scchen1371
@scchen1371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台鐵的新自強(EU3000)車廂還不錯, 尤其是騰雲座艙, 希望新高鐵車廂也不錯的亮點!!
@user-rx6wm7vs3s
@user-rx6wm7vs3s Жыл бұрын
有嗎? 我覺得組裝完成度比前一次列車品質差太多了!如果說這一批比較貴~我沒法接受。
@akattau
@akattau Жыл бұрын
基建技术路线的切换成本非常高昂,最现实的还是继续引入日本技术。
@user-dt5nb5sh9v
@user-dt5nb5sh9v Жыл бұрын
談國車國造,如果改成政府策略性支持,民營企業整合組成軌道工業團隊,讓各自民營企業去談關鍵技術的引進,就像台灣企業把整個世界當市場,以台灣現在各方面的工業機電基礎能力,成功的機率將會很高。這也是台灣工業轉型的一個機會!這個世界的軌道工程市場是很大的,長、短期的附加價值都很高,它會帶動很多不同的行業,真的值得深耕!
@wai-shinglam4447
@wai-shinglam4447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台灣在此能和中國大陸比較麽?勿忘記中國中車是全球最大的鐵路生產商啊!
@user-dt5nb5sh9v
@user-dt5nb5sh9v Жыл бұрын
@@wai-shinglam4447 和航空產業一樣,軌道工業對安全特別注重,因此,進入障礙不低。中國軌道工業的弱點就是自製率低,基本上就是組裝。在安全認證方面,個人不認為他們在國際市場能有多大的斬獲。台灣產業整體的機電基礎實力不錯,配套產業也很完整,針對關鍵零組件與系統,如可藉由與日本或西方國家的技術轉移,或是joint venture等方式的合作,成功的機會將會很高。
@horacewonghy
@horacewonghy Жыл бұрын
不用國造 其實只需制定標準就行
@keiming2277
@keiming2277 Жыл бұрын
當年大陸向川崎一買就是60列E2 加技術轉移,台灣有沒有這個財力?
@user-dt5nb5sh9v
@user-dt5nb5sh9v Жыл бұрын
@@keiming2277 你覺得世界第21大經濟體有沒有這個實力與財力呢?
@eedwardlinn
@eedwardlinn Жыл бұрын
對高鐵的幾個希望。 1,提速到350 2,改善雲林(往斗南、大林、民雄)、嘉義(往後壁、新營)的聯外交通。以及各站往該站南邊的市鎮的聯外通勤交通。
@dragon5475
@dragon5475 Жыл бұрын
連日本都不敢開那麼快.....
@user-sv6di7pu8v
@user-sv6di7pu8v Жыл бұрын
@@dragon5475 其實日本目前在主線測試新的列車 ALFA-X 測試時速360kph 當初東北新幹線其實都有保留升級空間,只是隔音牆跟土建要加強而已,阿現在是在測試耐久跟服務品質了,應該之後就會有替代E5的車型出來了。
@bigfly97
@bigfly97 Жыл бұрын
350真沒必要!
@user-in5vi5vm5t
@user-in5vi5vm5t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真的不用那麼快,畢竟高昂維護成本會回饋到車資上,導致後面沒人搭不是更慘😂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把站站停龜龜車加速(加強加減速),或許能讓優等列車提速 前提是龜龜車真的要能提速
@Lxr213
@Lxr213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大概只能再多買幾輛列車,看能不能以量制價,然後看能不能以安全為前提的狀況下,削去不必要的規格限制
@user-ie4bx8zf9b
@user-ie4bx8zf9b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高鐵系統應該是要採用中國高鐵系統,新穎,快速,便宜施工速度快速,維修服務快@@
@siang2265
@siang2265 Жыл бұрын
瘋了,買中國…
@FOX10076
@FOX10076 Жыл бұрын
@@user-ie4bx8zf9b 可以是可以,但是所以的東西和列車都要淘汰掉,不符合成本效益
@hyy3657
@hyy3657 Жыл бұрын
@@siang2265 想買完全能理解,沒辦法 優渥的地理條件擺在那裡,零下40度冰風草原到氣溫40度的海島沙漠,高原加壓車廂全部測試開發過,應付地震台風也十多年了有一定經驗,長短編組各種選擇應有盡有,就是政治因素!臺灣不可以也沒辦法接觸到這類高端產品,就排除吧....總不能違法吧?
@siang2265
@siang2265 Жыл бұрын
@@hyy3657 根本不是政治問題,是維護問題,機器故障率非常恐怖,還有他家很愛控制人,影像會回傳隔壁國,誰想買這家產品!
@kevinhu1461
@kevinhu1461 Жыл бұрын
還有一個方案:以E7車身+EMU3000黑色玻璃搭配白色車頭,車身主要為白色,車廂上緣點綴彩色邊條+320km/h=T7
@user-hb9ct7ic5v
@user-hb9ct7ic5v Жыл бұрын
你這就是外貿協會?哈
@cweiunilionswilly1996
@cweiunilionswilly1996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要就是N700S直接買的數量替代700T,如要一次購買就直接40列
@wei-linyeh5883
@wei-linyeh5883 Жыл бұрын
有錢嗎? 當然沒有……
@cweiunilionswilly1996
@cweiunilionswilly1996 Жыл бұрын
根本無關,而是買太少導致被人家高價
@wei-linyeh5883
@wei-linyeh5883 Жыл бұрын
@@cweiunilionswilly1996 不完全是! 特規是主要,加上自己綁ISO,日本車都JIS….又要做一堆認證,還有台高要加裝一些700S沒有的設備…..那不就又變成「特製」款了! 當然買不多是一個原因,日本人用價格讓台高知難而退而已。
@cweiunilionswilly1996
@cweiunilionswilly1996 Жыл бұрын
那就先大批量購買,該犧牲也得犧牲
@flyqaq
@flyqaq Жыл бұрын
@@cweiunilionswilly1996 不是買多買少的關係n700s的製造成本大大高於700系 東海道用退役700系料才降低成本 又要符合歐規 不貴也難
@photographfatty8778
@photographfatty8778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高鐵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用20年前的成本價來考量現在的採購價格 殊不知光是日方自己的採購單價都已經飆升許多,再來是自己的特規,日方的16輛跟8輛編成,台灣則是用12輛編成,這些不是更改數量就可以搞定,還有很多機電設備的整合 原先的700T是找東海跟西日本合作,倒不如詢問一下東日本 畢竟E7系是很接近台灣的數量規格,而且東日本的路線有很多迷你新幹線跟特殊車輛,設計特殊規格的經驗也豐富,搞不好可以找出更適合台灣的規格
@user-bi4ze6df9w
@user-bi4ze6df9w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用12編成是因為使用台鐵台北站的月台,長度空間沒辦法16輛編成….但新建車站其實都有預留16輛編成的空間…
@borntorice
@borntorice Жыл бұрын
@@user-bi4ze6df9w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幻想, 高鐵台北段重新開挖自己的軌道和車站.....幫自己也幫台鐵. 然後看到人口問題以後, 幻想就消失了.
@kevinhu1461
@kevinhu1461 Жыл бұрын
@@user-bi4ze6df9w 台北站:月台長寬好累,其他站都可以停16輛編成,只有我只能停12輛編成
@jimmyjiang3413
@jimmyjiang3413 Жыл бұрын
一種解決運量方法:依據歐系號誌系統,結合隧道高度及寬度,可採用Avelia Horizon TGV M雙層推拉式高速列車,2M10T聯結式轉向架構造,並根據現行客廂佈局加寬改造,以適應月台長度。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一開始台灣高鐵公司(前台灣高鐵聯盟)對歐洲高鐵有信心,主要是德法在國際技術輸出方面有經驗。 個人看法: 其實歐陸也有地震帶,但主要是在地中海一帶的地區,而且不若環太平洋地震帶的那麼頻繁(在西歐大部分地震強度偏弱,但也有少部分較強的);也因此德法高鐵在防震方面上缺乏經驗。至於日本高鐵,天災防範經驗也不是一天造成,但由於技術專利太過保守(保護),在國際輸出方面不及德法。 當初台灣高鐵公司採用德法的系統不是明智的決定,雖然一開始有信心,不過後來因集集大地震(還有阪神大地震)及德鐵艾雪德事故,令台灣高鐵公司不得不買日本車,甚至很多硬體設備(除了道岔、隧道、部分行車管控系統維持歐規外)都改成日規,形成現在台灣高鐵的格局,但這使高鐵買車會如此具挑戰性。 過去十幾年前有謠言說台灣高鐵曾打算向西門子買車,實際上並未有任何相關計畫;直到2016年後台灣高鐵才正真計畫買車。 至今情況仍未定案,但就台灣的地理環境與整體情況來看,買日本車的可能性並不低,甚至有可能批量引進。
@jandy8678
@jandy8678 Жыл бұрын
單考慮車輛本身,歐車裡真正能適配台灣情況的其實還是龐巴迪zefiro這個平台。畢竟在多山和處於地中海地震帶的意大利用了不少年而且也是動力分散式。純法國血統的TGV/AGV以及德國的velaro還是差異太大了
@ucswiftz
@ucswiftz Жыл бұрын
國造一樣要有營利才能長久, 其實也不是很困難, 若販售方也是民營上市, 那麼交叉持股就是降低採購成本的另一種手法之一!
@norpg1674
@norpg1674 Жыл бұрын
只會訂12列車,沒有未來增購計畫,要求比日方便宜,後續只能賺維修費,一樣不能比日方貴,請問一下哪些廠商要做這種事?拿到標案後直接倒閉還賠比較少。台灣軌道工業並不發達,低速列車都搞不定了還想國造高鐵?只有12列車的成績,出口誰敢買?只會造車,那相對應的軌道設計以及號誌設計又要跟買?
@scchen1371
@scchen1371 Жыл бұрын
還是從環境類似(地震颱風多)的國家購買比較妥當!!!
@jimmyjiang3413
@jimmyjiang3413 Жыл бұрын
還有一種方法: 就是僅使用純法系車輛。畢竟聯結式轉向架安全性好。推拉式比較合理以降低維護成本。請參考Avelia Horizon 以及 Avelia Liberty 高速列車。
@flyqaq
@flyqaq Жыл бұрын
推拉式當然有好處,也就是所謂的動集,但我覺得不適合地狹人稠的台灣,發車慢意味著班次無法那麼密集,而號誌系統是新幹線,新幹線不太可能提供號誌系統專利給法國,維護也要通通重新培訓,弊大於利
@jimmyjiang3413
@jimmyjiang3413 Жыл бұрын
@@flyqaq 本身此車輛已經四不像,日系車歐系隧道
@flyqaq
@flyqaq Жыл бұрын
@@jimmyjiang3413 土木工程是法國和德國,車輛技術與土木工程沒有太大直接關係
@mikslids7083
@mikslids7083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高鐵決標採購採購12組新世代列車,金額約1240.91億日幣,約285億台幣。比起日本政府補貼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晶片廠4760億日幣約1094億元台幣,真是沒得比。日本政府還開大門把製造潛艦的高科技焊接技術轉移台灣,幫助台灣自製潛艦,雙方合作關係緊密由此可見。
@chunhowzhuang1809
@chunhowzhuang1809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延伸宜蘭段開通以後 每一年應該很常受到地震影響
@llooiijjify
@llooiijjify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先擔心,蓋完之後的固資攤提增加,進而漲票價的問題吧
@chunhowzhuang1809
@chunhowzhuang1809 Жыл бұрын
票漲了就不好選舉了 所以這個比較不用擔心
@KK-.-
@KK-.- Жыл бұрын
我比較想 建議方案是 自主自建(國車國建)+技術合作,可以提升自己造車能力也可以吸收基本技術,也可以推進在地產業鏈提升。 雖然很難 但技術保底還是必要的
@user-yc8cy4or6p
@user-yc8cy4or6p Жыл бұрын
然後讓執政黨找理由貪污是不是?? 要不要看看國艦國造再看看潛艦國造??
@nan0121
@nan0121 Жыл бұрын
問題目前採購12車,未來再多也不會多多少。這技術移轉的費用恐怕都可以買很多了。技術費可高的啊!!
@SKTTWkartrider
@SKTTWkartrider Жыл бұрын
有夢最美
@jason7940
@jason7940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就這麼小,不要妄想什麼都想要國造 沒有一定的內需根本沒有國造的意義,又不是買不到,浪費人民的錢浪費時間造一個不如市面產品的東西根本沒意義,打腫臉充胖子而已
@chang6604
@chang6604 Жыл бұрын
看台灣車輛有沒有能力了
@directxxxx71
@directxxxx71 Жыл бұрын
萬國牌,當然貴。。。 臺灣原本計劃從德國購買車輛,但由於德國高速鐵路發生事故,采用了日本的新幹線車輛,連同德國製造的道岔、法國製造的信號系統。 機車車身是日本製造。結果,車身的零件變成了操作麻煩的特殊訂單,又變得昂貴。
@user-vq1sp4fl4l
@user-vq1sp4fl4l Жыл бұрын
去年要買五節車廂日本要價一億,系統是日系的只能買日製車廂別無選擇,賣方市場認命吧
@user-ug7ks2tt8e
@user-ug7ks2tt8e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列車最初是要購買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製造的Eurotrain,但是在1998年ICE事故後改買新幹線的車輛(700T)。台灣比較適合購買日本車的原因是地理環境相似,軌距也相同。簡單來說,台鐵若要購買城際列車,絕對不可能向德國西門子買車,而要向日本廠商買車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主要是天災防範與應變,日本高鐵在這方面就有經驗的累積。
@chendreadnought7378
@chendreadnought7378 Жыл бұрын
軌距不是最大問題
@user-ug7ks2tt8e
@user-ug7ks2tt8e Жыл бұрын
@@chendreadnought7378 如果軌距不是最大問題,那為什麼台鐵不願意向德國西門子增購太魯閣號(技術以ICET為藍本進行修改)?
@adavidyeh6837
@adavidyeh6837 Жыл бұрын
@@user-ug7ks2tt8e pp基本上就是偏歐洲系統…
@airrailtravel
@airrailtravel Жыл бұрын
@@user-ug7ks2tt8e 並不是因為歐洲和日本系統,而是因為西門子的列車幾乎全都是高鐵和捷運的1435mm標準軌,對於窄軌1067mm的系統可能會有水土不服的情形,因此才找日本,畢竟日本對於台鐵的1067mm系統有一定的歷史
@jamesau4296
@jamesau4296 Жыл бұрын
5:26想問一下Siemens Velaro有那些地方不適合臺灣地理環境?
@frencisshuen1054
@frencisshuen1054 Жыл бұрын
歐系高鐵偏重服務取向,一列車載客量通常只有200多人,雖有像Eurostar 或 TGV-D這類重型列車但是這些重車營運成本過都太高(兩者若要達到跟現在700T相近的載客量都要把自己拉到16節車廂以上) 當時如果真的採用歐系高鐵, 票價保證高到你我下不了手
@jamesau4296
@jamesau4296 Жыл бұрын
@@frencisshuen1054 那你清楚甚麼是loading gauge 嗎?也就是鐵路能容納的最大車輛尺寸,歐洲高鐵車輛是所以載客量較少是因為歐洲軌道的最多只能容納2.9米寛的列車,也就只能放下2+2四排座,中國跟日本之所以能放下2+3五排座是因為中國和日本的軌道容納3.4米寛的車輛,如果歐洲廠商是按照中國和日本的軌道規格造車,其載客量必然跟日本廠商相若(CRH3C便是實例)
@mabo9636
@mabo9636 Жыл бұрын
@@frencisshuen1054 法国TGV双层高铁可以了解一下
@der4324
@der4324 Жыл бұрын
@@frencisshuen1054 那些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以地理環境來說 台灣日本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日本會有的天災台灣基本上也都有 所以列車在安全方面不太需要擔心 以列車性能來說 歐洲車因為集中動力的關係 提速太慢 而台灣又太小 放到台灣就會導致列車還沒到最高速就得停站 性能過剩
@jamesau4296
@jamesau4296 Жыл бұрын
@@user-is4wm4jx6b 頂多只能夠評論一下第3點,有關信號系統的問題,不同信號系統的規格肯定不同,日本ATC信號系統是使用軌道電路傳輸信號,而歐洲和中國的ETCS和CTCS為了兼容性以及維修簡便普遍採用無線通信(也就是CBTC),對於濫用信號系統規格搞壟斷(好比今次天價買車事件),後果便是日後他國的高鐵建案無人敢找日本承建,這殺雞蛋取卵的方法虧他想得出來,這好比有些打印機機體價格極低,但是在墨水價格上打劫顧客一樣。
@user-xw3sx4by4g
@user-xw3sx4by4g Жыл бұрын
車還能用也夠用,也不用急著買新車,營收獲利存下來,買下下一代新車,現有列車也差不多了,那時候在換剛好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其實有點不夠用QwQ 目前還有增班計畫 加上未來延伸宜蘭屏東的列車數量勢必不足 這個時機點增備列車算是合理 不過我在想也可以先購入一部分並保留優先購買權到2025年左右 那時候再去另外引進多一點列車來壓低整體成本可能會比較好
@user-gx5cz1xf8u
@user-gx5cz1xf8u Жыл бұрын
法国阿尔斯通有动力分散型列车AGV,曾经推销给大陆但没要,理由是铰接式转向架要两车厢共享,平均一节车厢只有两根轴,轴重已经接近于17T的极限,而且大陆高铁是参考新干线(台湾高铁)的列车尺寸,要3米4的宽度2+3的座椅布局,AGV不加宽已经很重,加宽势必超重了,就算是轻量化改造也很容易超载。后来法国要改造为非铰接的常规四轴车,研发时间太长大陆等不及,为了抢市场,把收购来的菲亚特技术、混搭法国出口芬兰的列车相结合,推销给大陆当CRH5,也是因为混血太多,技术反倒吃的比较透。AGV载客量也不大,不一定合适台湾情况。台湾不要日本车,也就只有大陆和德国可以选。其实大陆高铁也是吸收欧日技术,各取所长的,如果不介意大陆,反倒是容易搞,日本新干线德国ICE大陆都有引入,当年可是花了不少技术费。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大陸高鐵最大的問題:政治 沒辦法,民意什麼聲音都有但就是沒有共識 政府不分顏色多半也還是對對岸產品不放心,加上受制於採購法及民意既不能買大陸車也很難改法規 不過高鐵號誌專利綁在東海手裡,要混用班次也必須基本維持車體構型,中國車要引進的話不僅要對車體做修改以符合動線跟承載能力,更要整合新舊列車的號誌架構(跟東海談判或是全車更新,但燒的錢可能把中國車省下來的造價全賠了)
@jimchiu6181
@jimchiu6181 Жыл бұрын
感覺還是會再回去抱日本車,改歐洲系統的風險跟變數太多了,極有可能要全線停駛再讓列車上線。 不過以列車、機電、號誌同捆包再加後續維修來說,平均每組30億也不算是過高的天價,倒不如說歐系車能開出比這還低的價格嗎?
@koko-eb7of
@koko-eb7of Жыл бұрын
買東西怕東西貴的思維要改,畢竟廠商有賺錢才會有好東西呈現。建議買個15列車不是很好嗎!反正台灣不是沒錢。
@t103tr18
@t103tr18 Жыл бұрын
@@koko-eb7of 台灣高鐵畢竟還是要講求獲利的公司,要買多少組列車還是要評估運量,畢竟造價不菲。另外,目前外傳評估的採購數量也跟場站是否能夠容納有關。
@koko-eb7of
@koko-eb7of Жыл бұрын
@@t103tr18 其實您說的個人也知道,高鐵目前還是賺錢,以後不知道,反正沒錢可以跟政府借。他們台灣高鐵也不可能沒錢。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user-is4wm4jx6b 正解
@horacewonghy
@horacewonghy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技術因為只有東海獨有 所以貴 但歐洲是幾間廠幾個國家利益的 所以有競爭
@user-ej2pw8qm6x
@user-ej2pw8qm6x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從台鐵政策就可以知道政治>專業,例如普優瑪停鶯歌,請問鶯歌上下車的旅客是短程通勤為主還是長程? 尖峰時間要自強號兼通勤使用,離峰時間又開區間快來彌補自強號不夠的問題一樣的距離一樣的時間讓自強號變成區間車,讓區間車變成自強號票價的損失也是台鐵再來桃園鐵路地下化兼台鐵捷運化造成長距離無待避空間只能讓快車慢慢跟區間車龜。 台鐵多少政策是因為政治造成台鐵自身虧損、誤點?
@ethan1740
@ethan1740 Жыл бұрын
然後政府只會怪基層怪台鐵公司僵化,光看這次地震要趕在12/28通車,我就覺得上面的高官都拿人命來開玩笑。 反正出事了推給司機推給台鐵,政客在譴責幾句,一點責任都沒有
@andyyang5234
@andyyang5234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如果一開始就在鐵道規格上跟定日本,不知道能不能藉由購置日本的汰換車輛,或是共同出資開發新車等方式,降低列車的長期成本。
@freedomtw7867
@freedomtw7867 Жыл бұрын
我總覺得你的頭貼很眼熟 請問是engadget的文章作者嗎?
@q17881
@q17881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高鐵可以加一節臥鋪艙,這樣就可以關門小睡片刻,送飲品礦泉水就好,快下車會有商務艙人員來敲門,票價是商務座的1.5倍。
@ethan1740
@ethan1740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行駛時間這麼短,你這個要求實在是太為難服務人員😂😂
@yuankai5878
@yuankai5878 Жыл бұрын
京台高鐵比較有可能喔
@user-zl8pl1hm7h
@user-zl8pl1hm7h 8 ай бұрын
台鐵夜車比較需要,高鐵就2個半小時,還沒睡著就到終點了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追求速度 只要能安全就是最快的速度
@DAIEL0421
@DAIEL0421 Жыл бұрын
太快是要趕著去投胎嗎XD
@user-gn2vd4me2z
@user-gn2vd4me2z Жыл бұрын
通勤時間很重要
@STARLUXA350
@STARLUXA350 Жыл бұрын
@@DAIEL0421 又不是馬路上,軌道快還比路上安全
@kasaivisual4997
@kasaivisual4997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要安全與速度兼具,速度就要是要在盡量不提高最高速度下去提高平均速度,這就是日本新幹線的特長
@louiswang6213
@louiswang6213 Жыл бұрын
好喔,那以後台灣所有交通工具最快只能跑30公里每小時,最安全
@ashe792
@ashe792 Жыл бұрын
建議高鐵研擬提升速度方案,從現有的300公里最大營運速度提升到至少330公里左右,把左營到南港的105分鐘變成90分鐘。
@Hatoe
@Hatoe Жыл бұрын
然而運營成本會因此上升很多哦😅
@ashe792
@ashe792 Жыл бұрын
@@Hatoe 也沒有到很誇張吧? 才增加10%的速度而已
@Corgyw
@Corgyw Жыл бұрын
@@ashe792 提升30公里。 我記得幾年前的新聞:中國高鐵提速50公里,成本將提高三分之一左右(從300提升到350,16.7%)
@user-ql6gi6xu9b
@user-ql6gi6xu9b Жыл бұрын
作票得報應,粉身碎骨✝️
@laa1005
@laa1005 Жыл бұрын
全世界平均時速320左右的高鐵基本都是集中式動力
@t49swotbgaming76
@t49swotbgaming76 Жыл бұрын
JR東:我們的E7系也很不錯噢!
@phys2016
@phys2016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由N700改良,是一種全新車種,機電配置觀念完全與N700系不一樣。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確實可能用“衍生”會比較妥當一點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我還把N700S型稱之為 “900系”
@WilliamJ05200
@WilliamJ05200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一直在找高鐵新車的消息,然後就看到查爾斯新出的影片,其實個人對於高鐵方面有個理想做法,在引入日本新車的同時,舊款的700T可以稍作改造,或是魔改內裝。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700T有可能機電更新,還有更新內裝;但這要看車體的疲勞壽命
@wai-shinglam4447
@wai-shinglam4447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高鐵列車一般壽命就20多30年,真的要落實購買的話,還是不要大更新舊車了。
@stephencurry.30
@stephencurry.30 Жыл бұрын
@@wai-shinglam4447 日本新幹線壽命是13年,N700S有很多的零件均來自N700大A小A,如果能像這樣回收再製,確實會是不錯的方案,但這要建立在能國車國造,如果還要把車移到日本拆在製作再運回來,那個效益跟成本肯定是不用說,更不用說這之間空窗期高鐵沒有車要怎麼營運...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13年還是要看經營方 西日本ㄉ經營狀況跟習慣沒辦法也沒想要這麼頻繁的汰換列車 東海倒是一直在新幹線的效率化與輕量化上下功夫,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
@dragon5475
@dragon5475 Жыл бұрын
那東西找JR東海跟JR西日本是沒用的,玩改裝還是JR東日本跟JR九州比較強,去看E5系跟E7系頭等艙就知道誰比較會玩了,只是非常貴,東京到北海道要價9000台幣 kzbin.info/www/bejne/qGO1nHR9d86mmLs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Жыл бұрын
或許應該考慮8節組列與12節組列搭配吧!12節列站站停的班次,載客率經常是不到6成,很浪費。 價格不能與兩端集中動力的比,集中動力的加速性能弱,不適合臺灣的短站距。 營運安全指數是絕對的重要! 高鐵的營運,本來就很容易被技術方掌控,選擇可以信任的國家很重要。 高鐵,幾乎沒有「你不拉,我自己拉」的空間。
@seanming75
@seanming75 Жыл бұрын
8/12不好調度,寧可統一6節可並聯,然後其實效率最高是停桃竹中高,主要客流就是這樣,只是在這個政治正確時代沒辦法這樣搞,絕對被轟歧視南部。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Жыл бұрын
@@seanming75 現在JR新幹線的N700s型,是{(ED+EM+EP+EM)+(ET+EM+EP+EM)+(EM+EP+EM+ED)}三組4節組聯構成的12節列;將來應該也會有如N700型{(ED+EM+EP+EM)+(EM+EP+EM+ED)}二組4節組聯構成8節列,與12節列的配件'另件,全都是共通的。 若N700sT采8節組列搭配12節組列,不會有使規格變複雜的問題。 若N700sT另架構6節組列,那就成了特規中的特規車組了,變電壓器及相關電控會又是另一種規格,這將是保修上的麻煩事。
@user-gh5ml6zr3b
@user-gh5ml6zr3b Жыл бұрын
@@user-tr3qp2yl6w 日本JR的N700S只有16車(東海道-山陽)和6車(九州長崎線) 只有在推銷的時候才有說可以做最低2車1單位組6/8/12/16自由組合 8車組還沒有、因為山陽-九州鹿兒島這段直通的N700A才剛買還沒10年
@user-tr3qp2yl6w
@user-tr3qp2yl6w Жыл бұрын
@@user-gh5ml6zr3b ,無論是8/12/16節列,基本上大都是(ED+EM+EP+EM)與(ET+EM+EP+EM)這兩種基本組合串聯成的。 臺灣高鐵700T型,是{(ED+EM+EP+EM)+(ET+EM+EP+EM)+(EM+EP+EM+ED)}=12節列,也是兩種基本組合組成的。 至於8節列={(ED+EM+EP+EM)+(EM+EP+EM+ED)},8節列完全可以。
@wlcc7223
@wlcc7223 Жыл бұрын
那不可能的,因為高鐵一開始就明確要求載客數量,全日本JR能夠滿足如此高密度載客數的列車類型僅有JR東海的列車,尤其搭過北陸、上越、東北新幹線的人,對於乘坐空間差異就非常有感了,更別提台灣的月台比日本新幹線的12節月台還更短,這也造成從700改成700T不得不切短車身的尷尬處境。 而JR東海為了排班、調度方便,各種列各車廂的座位數&分配方式從300系開始到現役最新N700S為止都是統一的,除了500系是JR西日本開發的,所以500系才成了東海道新幹線的唯一例外(國鐵時期的產物就不提了)。 另外JR東海為了班次密度最大化,列車性能也做了非常嚴格的統一,而這個統一的結果就是性能落後的車種只有被拆的命運,這也是為何N700S投入後,別說700系被拆光,連部分車齡較低的N700也照樣被JR東海無情得拖去拆掉,只剩性能相近的N700A會營運到N700S陸續取代N700A為止。 JR東海這一系列作風也非常符合台灣高鐵的理想(除了報廢車輛),所以最後依然是由JR東海繼續得標實在不意外。 這又不得不提過去JR西日本的500系會被逐出東海道新幹線營運範圍也是因為座位配置不合當時的300、700系,加上N700服役後,500系的性能優勢也盡失。
@twrandy
@twrandy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一下,既然JR東西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統,那北陸新幹線的E7/W7豈不是有超級複雜的駕駛室了?JR東海道又是為什麼會同意把他們的電腦裝上W7的?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北陸新幹線全線是採用與東日本新幹線同樣的ATC-NS系統 而不是東海與西日本在新幹線上使用的DS-ATC
@gorvichan7639
@gorvichan7639 Жыл бұрын
志強號其實挺好,適合看風景
@hanlin4663
@hanlin4663 Жыл бұрын
志強號? 那叫"自"
@user-kz3fn1pv5j
@user-kz3fn1pv5j Жыл бұрын
我作為每天依賴高鐵通勤的人,真的只拜託一件事 就是加速拜託🙏快一點⋯⋯ 而聽到n700s加速(2.6km/h/s)比EMU3000(2.52 km/h/s)還快時 真的感覺救星來了 每天為了從台北到新竹這個不遠也不近的距離上下學 如果能多睡一點該有多好⋯⋯⋯ 而且西門子的vvvf真的好吵,和空襲警報沒兩樣😅
@user-kz3fn1pv5j
@user-kz3fn1pv5j Жыл бұрын
而且班次希望能密集一點⋯⋯新竹一個利用人數排名第五的車站,半小時一班車 唉
@kasaivisual4997
@kasaivisual4997 Жыл бұрын
買到歐車中低速的加速就很悲慘了
@user-ze1nv9vj5r
@user-ze1nv9vj5r Жыл бұрын
台北到新竹搭高鐵好有錢...
@user-kz3fn1pv5j
@user-kz3fn1pv5j Жыл бұрын
@@user-ze1nv9vj5r 我是因為有一些臨時因素必須這樣通勤, 定期票綜合下來一趟183元,比自由座280便宜不少 如果想省錢可以從板橋出發(p.s.我住新店搭環狀線去板橋其實比較快) 比較多人的是從桃園到台北,台北房價和搭高鐵錢比起來 真的 高鐵比較好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user-kz3fn1pv5j 我不清楚你說的新竹學校是哪裡,所以我想我的例子可能只能給你參考這樣。 我自己在台北唸書,回新竹家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客運,因為北車到清華就是最快的,家人會從清華接我回家。而價格只要95(國光刷學生證),時間上離峰一個多小時,尖峰可能得抓兩個半,可是我覺得你的通勤方向似乎,是反的,可能可以考慮?
@user-zp2we1nx3v
@user-zp2we1nx3v Жыл бұрын
比較想要台鐵換新車
@ACHLee114
@ACHLee114 Жыл бұрын
了解問題的人不能決策,決策的人不能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人不了解情況 台灣交通的通病
@zhuyuan0624
@zhuyuan0624 Жыл бұрын
全世界都差不多。。。欧美可能稍微好一点,大陆也存在这个问题。
@ben195667
@ben195667 Жыл бұрын
當初歐洲系統不要改日本系統是否購車時問題就少了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但原歐洲系統採購的集中動力式列車相對不適合台灣站距短與快起快停的性能要求,如若採購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好的班次與加速度表現。而歐洲在處理天災預防的經驗上也沒有日本這麼豐富,這也是當初沒有採購歐洲車的原因
@JeffreyGeoffrey
@JeffreyGeoffrey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當初台高歐系日系改來改去就是最大問題
@user-gh5ml6zr3b
@user-gh5ml6zr3b Жыл бұрын
JR東海一定會趁著規格還有得綁大開口的 絕對跑不掉、況且他們才剛在美國德州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買通審查單位 替他們為了能賣N700S去給它開個特別通道的安全審查綠燈 (照原始聯邦標準、新幹線的車身是不合美國要求的車廂安全標準)
@41613778
@41613778 Жыл бұрын
往往台灣是因為成本考量放棄太多有可能性的未來 所以也不太好說啥為啥每次都被中美歐日韓等國掐著脖子給錢 只能說如果不論選哪一條路都是不好走的路,但是自己選的就要自己吞 過去幾十年花在購買的成本與浪費的金錢時間真的不夠自己研發嗎? 難道自己研發完成就只能用在自己國家無法外銷嗎?我只能說市場小成本高是一個難走的路,但是當你沒有任何技術的情況下,外國不提供技術與與材料也封鎖你的情況下,哪一個後果嚴重?
@user-fe9nl6us7t
@user-fe9nl6us7t Жыл бұрын
對於不懂機械運作,物價與各種現實因素的我來說,還是只能乖乖當個外貌協會……所以我留言就純粹討論外貌……電聯車還是喜歡AlfaX長鼻子車型,或是E5,再不然E7至少商務跟綠色車廂那端我是比較接受的,N700S看起來並非很符合我的喜好,但是車子的樣子實際上會怎麼樣,也只有車子來到之後,才會知道了,一聽到高鐵要有新車,還是忍不住期待又怕受傷害,就像看到新一代神奇寶貝御三家未進化型態出現,但真正的重點,卻還是要等到看到最終進化型態出現,最終型態才是永久的……如果能有分散動力式列車,卻有著接近推拉式列車的外貌,就是我最理想的,我知道外表不如內涵重要,但……內涵等專業方面還是給專業人士把關吧……只希望外表內涵兼具才是王道,不過在外貌方面除了希望有“頭部專化”的感覺之外還希望,高鐵不要跟台鐵一樣再搞橘色恐怖,不然真的會抓狂wwww (我認為有頭部專化感覺最重要,第二順位才是下架橘色恐怖) 查爾斯終於出高鐵新車影片了~幾天前才看到其他頻道發相同主題,才留意到高鐵的走向,現在連台風讓我最欣賞也讓我最信任的查爾斯也發了,總算是幫我歸納出方向了,有你發片就是最好的了~
@KK-.-
@KK-.- Жыл бұрын
長鼻子用途 靜音跟破風用,入隧道 破風壓用。台灣需要但要取得應該很難 技術壁
@user-fe9nl6us7t
@user-fe9nl6us7t Жыл бұрын
@@KK-.- 長鼻子不是我喜歡的重點,主要是帶頭的車廂能夠有獨立機車的感覺最重要,你看我常常在查爾斯這裡講的就知道,帶頭的車廂只要側面窗戶明顯大幅度少於中間車廂,能夠塑造出機車樣貌的感覺,我就會喜歡了
@konazfate
@konazfate Жыл бұрын
@@KK-.- 日本新幹線的隧道大多是單線單孔上下行分開的樣式,所以隧道風壓的影響比大多雙線單孔的台灣高鐵更大
@der4324
@der4324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比較喜歡電聯車的外表 看起來比集中動力的好看很多 但N700S鼻子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太長了 我覺得700T剛剛好 然後 我覺得橘白配色很好看!
@user-in5vi5vm5t
@user-in5vi5vm5t Жыл бұрын
講樣貌雖然也很重要,但內在的性能才是更重要的
@glife1982
@glife1982 Жыл бұрын
有可能性日立Rail(Italy)的ETR1000系列
@vincentyu710
@vincentyu710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700t,很够用了 平穩 加速快 高速够 已經特制化了,簽個100年約吧,希望日本同意生產 n700s報價太貴,台灣坐起來也沒升級的感覺(也更快𣎴了,地震、站間距離、站數問題,700t够用)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不過考慮到增班需求以及未來的延伸可能,列車數還是有點不足ㄉ 日本已經於前幾年關閉700T系列的生產線,只會提供零件維護 因此缺少列車只能購買正在生產的列車,性能優異的N700S才成為首選
@vincentyu710
@vincentyu710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我知道這情形,所以說簽100年約,看能不能開個產線給700t 700t真的够用了 提升螢幕,green車座椅(高級按摩椅裝上去😄),內裝,燈光。就很有升級感了。
@fanfanst338919
@fanfanst338919 Жыл бұрын
@@vincentyu710 一年才幾輛保留產線一百年怎麼樣看都不划算吧哈哈
@Virage-1998
@Virage-1998 Жыл бұрын
先生不要反串,高鐵對車輛的年齡就是20年就該汰換
@chienchun1021
@chienchun1021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高鐵只能跟日本買了....畢竟有獨家專利在日本手上.... 高鐵想再快,就是提高速度上限320~350,再來就是列車的性能加速度 (個人私心想看客製化12~14節ALFA-X鼻頭不要改XDDD 這樣要叫ALFA-XT ?) 再來就是當初建成車站沒規劃好 1.台北車站短又一定得停(無法容納16節車廂跟日本要求特規導致價碼提升) 2.板橋車站一定得停(為何不做跟桃園車站一樣?) 3.南港車站一定得停(看起來是跟台北車站一樣配置....導致延伸至宜蘭後看起來也凶多吉少必停....回到為何不做跟桃園車站一樣?) 4.新左營車站一定得停(看起來也是跟台北車站一樣配置....導致延伸至屏東後看起來也凶多吉少必停....為何不做跟台中車站一樣?) 後續宜蘭站、屏東站再這樣建......就等於有6站+台中站共7站必停站......根本快變只停大站然後時速超過200的自強號..... (就算不停這幾個站,我不信可以時速300過月台.....一定減速) 目前看來700T會用到最大年限(期限35年,也就是說700T最老的列車可以用到2039年....不過一定得提早買新車,不然銜接不上)
@tkmark
@tkmark Жыл бұрын
因為台灣高鐵30%歐規70%日規,混合起來,買新車勢必要重新設計過....,不然30%的歐規部份通通拆了,這不可能~~
@jl3802
@jl3802 Жыл бұрын
可台铁30%欧规应该是降低了列车设计难度啊。日规要求应该更高,所以出现了E5那样的奇葩设计
@user-qe5fd4qs3q
@user-qe5fd4qs3q Жыл бұрын
@@jl3802 反了吧,是歐規要求更高,搞混合根本是像在說日本人的技術不夠好,不被信任
@MrNelsonhsieh
@MrNelsonhsieh Жыл бұрын
還是原來的高鐡列車較穩定,維修成熟,零配件單一化國產化,成本較少,長期可積累利潤。若高鐵引進新列車,就像台鐵相同,維修多樣化,同樣零配件多樣化,成本很高,虧損多,台鐡已經虧損三千億台幣,
@user-do3ys2yx3r
@user-do3ys2yx3r Жыл бұрын
有確定了嗎?
@toppy368
@toppy368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在想,如果台灣高鐵此時考慮做車輛汰換計畫,試圖增加招標的列車數量,招標金額不知會不會好看一點? 不過因為號誌系統跟一些歐規的東西,要對車上系統改造,這方面的設計費用應該還是要 但是我擔心若買其他國的列車,也會碰上以上號誌相容與規格的問題
@seanming75
@seanming75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就是擺明吃定台灣,N700S本來就不是設計用來跑高標準新線的,成本全在傾斜系統和高加速度電機,這種規格放在台灣的路線就是開悍馬跑國道。 理想情況就是買歐洲車,加速慢就全拿來跑直達,反正現在壓力最大的就是直達,原本的日車就拿來跑站站樂。
@a2011521
@a2011521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客製化部分,台鐵高鐵都很多還是只有高鐵? 印象中捷運好像也有聽過客製化的問題
@user-je3om8uv6j
@user-je3om8uv6j 3 күн бұрын
主要是因為台灣鐵道是窄軌跟一般國外通用的寬軌鐵道不相容,所以成本一定比較高!
@user-ze1nv9vj5r
@user-ze1nv9vj5r Жыл бұрын
為什麼不把除了後來引進的增備車之外的700T系全部退役,這樣就能大量引進N700S系了。
@taeyeon25800000
@taeyeon25800000 Жыл бұрын
目前還能穩定製造收益的車輛 因為想壓低新購車輛的數量成本而提前汰除 然後反而要花更多的錢來採購新型車輛補足汰除的數量 這不是省小錢然後花大錢嗎?
@Virage-1998
@Virage-1998 Жыл бұрын
當初使用特規和歐日混合系統就是最大的錯誤,應該要全盤使用日本的系統才對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確實如此,歐洲車不是不好,但照台灣的地理環境與其整體情況來看,還是日本車比較適合
@user-kt4nk1su8b
@user-kt4nk1su8b Жыл бұрын
hts://kzbin.info63EwrIMf0AE?feature=share 袁大頭的餘瘧 看完
@user-zs1ie9kr8p
@user-zs1ie9kr8p Жыл бұрын
新車的直達半直達車若能提速到320/KM.也許更有CP值!
@user-qr7cp6ut7j
@user-qr7cp6ut7j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車輛給歐系廠商製造,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克服,但專利權就無解,在專利消滅前只能乖乖買日廠
@z114477885522
@z114477885522 Жыл бұрын
N700S是引進臺灣最佳的決擇
@freedomtw7867
@freedomtw7867 Жыл бұрын
現有列車夠棒了 我覺得也比日本新幹線自己的列車都美 我寧願他們把錢拿去維護讓車子跟新的一樣漂亮 維持這個最美車型 或是降價 單趟一千多長期下來也是不小開銷 而且我真的很不喜歡台鐵那種混雜的狀況 高鐵一種車型是最好的 把現有的資金省下來 囤起來 等現有列車必須淘汰時 也不用擔心太貴 反正長期累積一定買的起特規列車 至於如果是現在就得增設 那就把錢花下去吧 我們都知道歐洲列車也很棒 中國高鐵的性價比也很高 韓國的高鐵也越來越好 但這種東西搞得越複雜事故就越容易發生 尤其是台灣的維護 你們都懂 我可不希望高鐵變成台鐵化 考量到台灣的情形 花多點錢向日方買還是最好的解
@enzol2823
@enzol2823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的高鐵車身亮度高於台灣高鐵。 主因是,日本高鐵車身,每三年便重新烤漆一次,所以下次去日本注意看,他們的列車好像打過蠟一樣亮。 我想連捷運應該也是。 我們的捷運車身下半部都發黃了? 台鐵的車箱黃色更嚴重。
@jimmyjiang3413
@jimmyjiang3413 Жыл бұрын
最後,其實為了降低成本,還是用現成品比較合適,加速與極速的妥協。答:Velaro改型,源自ICE 3
@futfdghyfhy4617
@futfdghyfhy4617 Жыл бұрын
可惜日本不让🤣
@user-bf3wh4pp3e
@user-bf3wh4pp3e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比較喜歡東日本造的車,但不知道為什麼東日本跟東海的信號不通用😢
@wongks9556
@wongks9556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跟民眾單一相信媒體的答案,所有事情都是大家要關心的事情,但媒體沒有很專業告訴民眾,反而放大民眾想看的東西,怕世界和平沒新聞,鼓舞起民眾反對。
@user-gq5pm5zq4y
@user-gq5pm5zq4y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若建設時無匝鐵軌使用了日本的科技,那還是老實選擇日系車,參照大陆武廣高鐵,部分區段採用日系無匝鐵軌科技,經常行駛如CRH3C(原型車ICE-3)這類歐系車,造成武廣地基下沉,對軌道產生致命傷害
@Alvin-iv4sr
@Alvin-iv4sr Жыл бұрын
你有没有搞错,,,,且不说武广这条线走多少台不同的车辆,可能日系的更多,,,你是说的07年左右的金沙洲区域的地面下沉问题吗?当时地质院给出的主因是地下水加上复杂的地质问题造成的下沉,后续已经跟进改进了技术,日本还批评大陆这边抄袭日本轨道技术,缺乏安全性,现在升级之后直接比日本的轨道技术更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了,对于无砟轨道线下的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和对应的升级技术,大陆这边都有专业的论文,你可以查查看,当时就已经进行了修复整治了,后续技术升级后再也没有遇到过了。。日本本身的技术倒是有所怀疑的,毕竟这个技术原生自日本,根据技术转让,应当与日本原技术是相当的程度。。
@twrandy
@twrandy Жыл бұрын
對了,那繼續買舊型700T不行嗎?頂多一些子系統升級就好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目前川崎重工已經於增備車完成後關閉700T生產線,除維護零件以外不再受理訂單 而此時台灣高鐵方面還保有4列採購權與8列後續的增備需求,因此也傾向採購新車
@user-gh5ml6zr3b
@user-gh5ml6zr3b Жыл бұрын
川崎重工己經被JR東海踢出生產商名單好幾年了 現在要重新訂做、日本車輛(背後就JR東海)絕對不給授權 再多增購選擇權都不會被受理啟用
@win823.8
@win823.8 Жыл бұрын
買整組的才貴才好啊!越貴“利潤”才可觀呀!連火車都造不出來還造潛艇!?
@glock58
@glock58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以技術培養來說,臺灣鐵道距離不長,其實可以考慮造自己的磁浮列車實驗線,如果能夠成功營運,或許可以藉由輸出國外市場來獲得後續研發與維持產業鏈的資金。
@seanming75
@seanming75 Жыл бұрын
你坐坐看上海磁浮,超過300那個噪音和震動,大概沒什麼人能忍一個多小時
@214yeh
@214yeh Жыл бұрын
軌道工業, 很多相關配套產業台灣很缺乏~~~如果大量關鍵零件都靠進口, 那國產就沒有太大意義跟誘因~
@glock58
@glock58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生產零組件原料一樣靠進口,歸根究底還是算帳的問題,沒有自己的技術就只能被當冤大頭,磁浮列車的研發與建造有助培養高階材料及工程人才,重點是我們有自己的技術後無論技術輸出或採購砍價才有戰略制高點,就跟gogoro和電動車一樣,當然研發傳統高鐵也不是不行,但在目前市場已經被中日壟斷的情況下,才是典型得不償失。磁浮列車營運時速可以達到目前高鐵的2倍,而且噪音問題是能夠解決的,不然hyperloop就不會有人做。
@red010182
@red010182 Жыл бұрын
@@seanming75 我坐過上海磁懸浮,時速450也很平穩舒適,根本沒你說的什麼噪音震動,唯一不同的是轉彎的時候車身會傾斜
@red010182
@red010182 Жыл бұрын
@@seanming75 磁懸浮本身就沒有車輪,更不會與地面接觸,請問您所謂的噪音與震動從何而來?
@jrde2705
@jrde2705 Жыл бұрын
除非民營化才不會有這問題 不然國營都會面對到 就跟華航買787一樣的道理
@acde9355
@acde9355 Жыл бұрын
华航买不买787和这有啥关系?
@user-cq4co6sx6y
@user-cq4co6sx6y Жыл бұрын
跟民營化一點也沒有關係 而華航採購基本上是政治採購航空體系也就2家攏斷 鐵道車箱採購跟本不能相提並論
@taeyeon25800000
@taeyeon25800000 Жыл бұрын
華航買787主要取代現有的330機隊 而新款330neo又超過tsa的翼展限制 不然為何長榮當初也是選擇用20多架的787來取代舊有的330機隊 至今仍沒採購最新的330neo系列
@glock58
@glock58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也是民營啊,不然就不會誤點率這麼低了
@Virage-1998
@Virage-1998 Жыл бұрын
你是8。?台灣高鐵就是民營公司...==
@jackkao2960
@jackkao2960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列車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研發最划算,技術不被人掐脖子,高鐵不是軍機,政治敏感沒這麽高,除了供應台灣市場以外,國際競標出口的機會也比較大⋯⋯
@keiming2277
@keiming2277 Жыл бұрын
有誰會買? 印度的單已經被日本食了 東南亞的大陸已經用價格戰食了 歐洲德國法國有自己的公司,英國高鐵計畫已經有日立和阿爾斯通合作中 美國基本無高鐵必頭,況且多半和日本合作 基本上只有韓國高鐵一樣自產自用
@RyanHY0204
@RyanHY0204 Жыл бұрын
還以為有招標結果的消息了
@w.2740
@w.2740 Жыл бұрын
5:58 我悲觀的認為:是的,一定會變成悲劇。只要生在這座島上,結果一定是悲劇,無法避免的。 國外進口,建議德國或日本,這兩國皆為工業強國,工業科技有一定水準。日本甚至與臺灣島一樣處於地震帶,對於地質有類似考慮,比較合乎使用。 還有國車國造,以戰略考量是有其必要性,但影片也提到的因素,讓這選項不容易達成。 至於留言區那些選大陸車的,先問他們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吧。 選舉到了,怎麼一堆阿共的來帶風向。
@jl3802
@jl3802 Жыл бұрын
说大陆车的一定没看视频吧……用大陆车和用欧洲车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都要重新来过。雅万高铁能用大陆车也是整套系统都是大陆造的
@user-du1ol7zy9d
@user-du1ol7zy9d Жыл бұрын
還是日本列車,漂亮舒適安全,適合環境與日本相似的台灣。
@gorvichan7639
@gorvichan7639 Жыл бұрын
有機會真想嘗試一下其他類型的列車
@nerv005
@nerv005 Жыл бұрын
專利有效期25年,高鐵完工已超過25年過期,所以可以選擇無視了
@scooby6899
@scooby6899 Жыл бұрын
剛剛台灣高鐵發布新聞稿已經簽約買新車囉。 12組列車一共 1240.91日幣,價格比原本便宜許多
@zoanthropy18k
@zoanthropy18k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已經幫台灣想好全部的維修/市場,不用其他國家煩惱,真是貼心
@pepsichen9684
@pepsichen9684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大葛葛果然好棒棒😂
@freedomtw7867
@freedomtw7867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確實有不少公司都搞一條龍的 比如sony在電視台之類的廣播領域的設備也是軟體到硬體一條龍包了
@apolloleo9801
@apolloleo9801 Жыл бұрын
@@user-fe2oh3sn3k 小日子不懂的与时俱进啊 跟中国学的这一套县府制 用到死也没个变通
@user-bm1hy1gn7x
@user-bm1hy1gn7x Жыл бұрын
@@user-fe2oh3sn3k沒錯 小心被檢舉
@kuofeng00
@kuofeng00 Жыл бұрын
已經上了賊船,不買也不行,價格隨便日本開。
@user-qe5fd4qs3q
@user-qe5fd4qs3q Жыл бұрын
是當初日本半賣半送700T才會讓人覺得現在貴,外行人先了解一下當年價格再說話吧
@kuofeng00
@kuofeng00 Жыл бұрын
那是誘餌
@user-dg9zb3ez3s
@user-dg9zb3ez3s Жыл бұрын
中間藍色腰帶改橙色綠色比較好看!
@danielchow7892
@danielchow7892 Жыл бұрын
以為有新高鐵最新消息,但內容也是網絡也可以找得到資訊
@frencisshuen1054
@frencisshuen1054 Жыл бұрын
本來早在日本歐洲開始蓋高鐵時,台鐵就已經有所謂的「超級鐵路」研究了 當時如果就開始蓋, 台灣搞不好還能成為世界上第四,五個擁有高鐵的國家 就是地方勢力和政府的干擾 害得台灣從原本可能的前十名愣是跌到23名(更直白的說法:最後一名
@wai-shinglam4447
@wai-shinglam4447 Жыл бұрын
問題:若台灣當年真的搞高鐵,是否使用準軌?最高時速有多快?
@dragon5475
@dragon5475 Жыл бұрын
怎麼可能...胡說八道,0系營運時間是1964年再往前推個5-10為開發期,1950年代台灣鐵道上還是蒸汽火車耶,工蝦咪蕭崴
@siemenshung3219
@siemenshung3219 Жыл бұрын
當時超級鐵路被擱置的原因是改興建國道三號,西部走廊的運輸需求從而得到緩解,所以就沒有蓋高鐵的必要,是在講什麼...
@ps00010
@ps00010 Жыл бұрын
笑 小粉紅說笑話功力還蠻強的
@user-oe1hk2mo4c
@user-oe1hk2mo4c Жыл бұрын
所謂的超級鐵路其實就只有名字比較響亮而已根本還不到超級的地步,因為那是在台鐵縱貫線鐵路在運能飽和後所提出來的鐵路提速計畫而已,不過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既有的鐵路系統完全沒法實現這個目的。於是乎就改推以興建新的鐵路運輸系統來取代,而這個規劃就是現在的台灣高鐵系統。
@rtpoki0318
@rtpoki0318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 與台鐵 還有捷運 之所以運量那麼差有幾點 第一 太重視客運 貨運少的可憐 第二 政府大規模興建 高速公路以及公路 嚴重打擊 大眾運輸系統的 運量 第三 私有運具的持有成本過低,包括停車費 稅金 高速公路 過路費等 第四 台灣是多地震 多颱風 易淹水 人口又密集 結果捷運少得可憐 也沒有火車 卻有一大堆公路,當然這點台北市已經越來越好了。 新北市 桃園市 台中市 高雄市 要加油 第五 應把 公車 捷運 高鐵 火車 全部整合 讓未來 戰爭 地震等 用來疏散民眾避難 看看基輔地鐵救了多少 基輔市民??? 第七 謝謝 主播的努力 宣揚大眾運輸的美好讓社會走向更健康的方向 台北捷運 台灣高鐵 表現出很棒了 希望持續向 東京地下鐵 首爾地鐵 以及新幹線 也希望台鐵 可以多多學習日鐵如何浴火重生。 最後 要說的是 日本的交通 以前真的爛到不行 可以說跟東南亞一樣 但是因為守時 乾淨 以及完整 讓國際社會一提到日本 也就是完美主義的代稱 這之前日本人也付出很多代價 甚至列車車禍也失去人命 最好日本還是非常團結找到問題越來越好 。 希望討論日本 少一點政治不正確 多一點 嚴肅的議題 一個國家想變好 就要放棄 就有的錯誤觀念 團結一致 努力。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就是公路本位的思維會造就的結果(重點是公路本位其實也沒有設計得很好)
@hankschin7694
@hankschin7694 Жыл бұрын
我在德國曾參舆ICE第一代,第二代興建。西門子代表歐鐵集團投標失敗,李登輝等^示意^绑標日本車(,!?),後面必有双方交換事務。高鐵可用20~30年,真的到替換時間了嗎?即然己挷標,歐洲車不可能再投標,技術覟範差很遠。前人幹好事,後人撿垃圾。如果真需要,也只能又一次當大頭,議價而己。
@pepsichen9684
@pepsichen9684 Жыл бұрын
前人造孽…后人还😂
@user-gu6dc7yu1m
@user-gu6dc7yu1m Жыл бұрын
真希望是台灣車輛或是日立得標。 如果是日立得標,希望再找EMU3000設計師,然後不要給太高的報價。
@765harukaP
@765harukaP Жыл бұрын
很簡單一句話,要是台高最終確定放棄n700s改購他國車型,那恭喜台灣多了一條能開到300公里的台鐵
@cool.politics
@cool.politics Жыл бұрын
高鐵根本不懂鐵道經營?只有你知道?笑死人了。
@hytr8981
@hytr8981 11 ай бұрын
當初歐系系統配日系列車就是失敗了. 如果真的不行降速改用一般較高性能普通列車成本應該會降很多, 由於台灣政治+選票>專業(台鐵前車之鑑)高速鐵路維護+行車風險令人擔心. 提升速率使用最高設計速率營運只徒增車輛耗損, 回想早期歐系自強號電聯車全速營運提早損耗又零件取得困難一列列提早報廢.
@satorachannel
@satorachannel Жыл бұрын
ヤッタァ!!!!
@cool.politics
@cool.politics Жыл бұрын
阿不然是有更好的方案泥!不買日本要買中國的嗎?是在靠腰什麼?
@monogramhu2951
@monogramhu2951 Жыл бұрын
竟然要增購新高鐵就必須要採購日系,強調的是安全。
@nonickname793
@nonickname793 Жыл бұрын
從哪得知的消息?何時要來台?
@chendreadnought7378
@chendreadnought7378 Жыл бұрын
尚在紙上談兵階段,連要不要買都不知
@huwu1651
@huwu1651 Жыл бұрын
CRH3c冲高过将近四百 可以证明ICE3有潜力了
5 Secrets You Don't Know About Taiwan High Speed Rail
9:28
鐵道事務所
Рет қаралды 604 М.
Sprinting with More and More Money
00:29
MrBeast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7 МЛН
Final muy increíble 😱
00:46
Juan De Dios Pantoja 2
Рет қаралды 20 МЛН
DELETE TOXICITY = 5 LEGENDARY STARR DROPS!
02:20
Brawl Stars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 МЛН
Why did the angel disappear?#Short #Officer Rabbit #angel
00:38
兔子警官
Рет қаралды 5 МЛН
skibidi toilet multiverse - season 09 (all episodes)
1:7:26
DOM Studio
Рет қаралды 5 МЛН
КВАДРОБЕРЫ в РОБЛОКС
9:41
Милс PLAY
Рет қаралды 815 М.
BLAST Premier Spring Final 2024 Presented by Revolut: GRAND FINAL (BO5)
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