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演变是一个从有意识选择(active)到无意识执行(passive)的过程-- 1. 被动接受或是主动选择暗示物(cue or cause),典型的暗示物如,玩电子游戏带来的成功感(cue );想要玩电子游戏获得快感(cue ),但是考虑到其他更健康的方式(routine)同样可以获得快感(cue),选择先看一本感兴趣的小说、学一首喜欢的歌或者打一场球赛;想吃一块美味的甜点(cue),但是考虑到自己不健康的体型(alternative cue)以及可替代的健康食品(alternative cue),选择吃点坚果或是水果(routine)。 2. 根据暗示物,惯性地或选择性地映射到某种奖励目标(reward or result)或是其负面(loss);奖励目标同样可以作为暗示物映射向自己形成死循环(endless loop),典型的例子如,执行某项任务,获得兴奋感(cue),为了再次获得兴奋感(reward),持续执行该项任务。死循环往往导致人的固执、进步缓慢以及效率降低。一种暗示物,往往可以映射到多种期望结果(result),比如,看到同事或同学获得某项成就(cue)而自己却没有(loss),选择嫉妒他排斥他(routine),同时自己变得更加缺乏成功的信心(routine)。另一个角度,别人的成就(cue)是别人靠努力和良好人际关系获得的(cause),为了获得这样的成就(reward),应该积极地努力,借鉴学习并与优秀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routine)。 3. 根据奖励目标,关联并选择执行一种渐进式因果迭代的行为过程routine or function。比如,为完成一个繁杂的项目(result),根据需求(result of vital importance),将其等价为子目标的并集并逐一击破(routine ),或是先从一个感兴趣的部分了解该项目(alternative routine ),之后再铺开到一般情况。 3.1. 得到实际的结果,和原有目标比较,并作为cue or cause 开始下一轮循环。 Note. a. 主动选择(active)【cue-reward-routine】发生在大脑皮层,且消耗更多的能量;无意识选择(passive)发生在基底神经节,它的能量消耗小。所以当人想一下子完全改变所有的坏毛病必然会导致大脑皮层不断做出主动选择,但这样不仅会导致能量消耗超过负荷而停工,同时也会降低人的执行效率。所以,优先关注几个重要习惯的改变,在追求完美与效率中选择一个平衡点,毕竟人无完人。 b. 当同一种主动选择(active)频繁发生,大脑会将该过程转移至基底神经节,成为无意识选择(passive),也就是习惯。所以,形成习惯的方法就是不断在类似情况下训练,学会开车就是如此。 c. 主动选择(active)必然会受到无意识选择(passive)的影响,改变最大的敌人就是借口--当某个坏习惯的暗示物短时间持续不断的浮现,主动选择很可能罢工,因为大脑很难持续维持主动选择带来的高能量消耗和低效。这时,针对同一个奖励目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暗示物上才能避免该情况。 d. 适量运动健身促进血液流动,从而更好的给大脑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助于大脑的主动选择。 e. 阅读、学习、反思、交流等思维碰撞活动会建立大脑中新的联系,这同样有助于【cue-reward-routine】过程的优化,以及死循环(endless loop)的减少。 End. 人就好比一个可编程单元,习惯就是已完成的程序段,正在编写的程序会在大脑皮层编写和调试,想要写出更高效的代码就必须在自我实践中反思和优化,同时借鉴学习别人的代码。大脑皮层包含运算单元(CPU)并负责用户界面(UI),而内部的原始神经包含ROM存储单元,并负责内核操作系统(os),应用程序(App)由我们自己编写并调试通过后,存储到ROM中,大脑皮层中仅保留程序接口用于调用。应用程序(App)难免会出现死循环,这时候,无法擦除原有程序,只能靠编写另一套补丁程序,跳过会出现死循环的程序段。当调用App时,大脑皮层的cpu处于负荷状态,无法完全实现其独立的决策能力,如果此时正好是个死循环,则必须利用中断程序跳出。 derived from “The Power of Ha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