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ang Yu Yang 主观有意抬腿移动是四肢脊椎动物的共性,较典型的是肚皮贴地的蜥蜴。抬腿主要使用腹部肌肉,两脚直立人高抬腿行进很难持久,检阅时通过主席台才用。将人腿看成物理钟摆,主观有意使用大腿后边的肌肉使脚跟抬高,脚跟抬高放下产生的钟摆策动力使大腿向前摆。大腿向前摆摆幅的大小由脚跟的高低决定,而不是用腹肌直接抬高膝盖。
@Shiang Yu Yang 肌肉疲累、酸痛當然不要再跑了,但「只是喘」,在跑步的日常訓練、或比賽日,跑起來很喘,就是喘,日常訓練:代表跑太快,間歇訓練要降速訓練,跑慢一點,才能完整的吃完課表,才能達到「科學化訓練」。比賽日:跑到很喘,就真要用走的,把呼呼調整一下,如要完賽,問自己「平日訓練」狀況,有做完整的訓練,完賽不是問題,何時過終點?只是「喘」,步行後,調整一下就可以繼續跑,如果喘是「過度換氣」,那又是另外一回事,過度換氣真要找醫護人員,不能再撐,「平日跑步」就要分清楚「喘」。以爲有做吸吐的呼吸,配合高步頻,想一想「過度換氣」
@熊明達4 жыл бұрын
@Shiang Yu Yang 看完你的講法,這是大家跑步後的感受,很直接、直覺的反應。這是在台灣,沒人提唱「5公里」的跑步訓練,訓練5公里,只練跑5公里,5分速只用25分鐘跑完,6分速只用30分鐘跑完,間歇跑共5公里,用五公里,排課表、練速度,練長距離跑,練跑姿,先把底給打好,以「喘」為例子,跑到最大心率,很難長時間維持「最大心率」,當然會跑不動,但跑步只跑到「最大心率的80%」,跑步只跑到「最大心率的60%」,會是如何?跑姿要如何搭配「最大心率的80%」,跑姿要如何搭配「最大心率的60%」。最大心率會因訓練而改,跑姿當然也會因訓練而改變。跑不動的想法,跑到姿勢改變的想法⋯⋯『喘』